|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道布置 第一节 工艺管道布置 第二节 辅助管道布置 第三节 管道间距 第三章 管道支架 第一节 配管支架的布置 第二节 管道托架的选型及图例符号
附录1 管架位置确定实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本导则仅适用于往复式压缩机工艺管道的布置。不适用于由制造厂成套供应的级(段)间的配管等。 第1.0.2条 本导则如与主管上级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发生矛盾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二章 管道布置 第一节 工艺管道布置
第2.1.1条 往复式压缩机的管道布置必须满足制造厂和PID的要求。 第2.1.2条 压缩机的工艺管道布置应尽可能地减少管道阻力降和避免或减缓管系振动。 第2.1.3条 压缩机的吸入、排出管道布置可采取下列三种形式。 一、 在安全区域内,布置在室内的空气、氮气压缩机的吸入、排出管道宜敷设在管沟内,如图2.1.3-1所示。 二、 在危险区域内,布置在室内的空气、氮气压缩机的吸入、排出管道严禁采用宜管沟敷设。应敷设在独立管架或管墩上。采用管墩敷设时,不应影响检修和操作通道的畅通。 三、 采用双层布置的压缩机,其吸入、排出管道应布置在楼板或平台下面或侧面,如图2.1.3-2、图2.1.3-3、图2.1.3-4所示。
图2.1.3-1 空气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立面布置研究图 (空气压缩机布置在地面上,管道敷设在管沟内)
图2.1.3-2 往复式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平面布置研究图 注: (1) 管道支架的布置及形式见第三章 (2) 见第2.1.17条 (3) 抽出压缩机活塞所需的检修通道。
图2.1.3-3 往复式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平面布置研究图(接管廊)
公用工程管道 压缩机基础 出口减衰器 不佳方案.注1 最佳方案.注1 管墩
图2.1.3-4 往复式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立面布置研究图(压缩机布置在二层上) 注:1. 压缩机吸入、排出总管布置在厂房外为最佳方案,与厂房内布置比较,可减少建筑物的宽度,并便于接近阀门。 2. 从气液分离器至压缩机吸入减衰器的管道,不论采取第一或第二方案,其管道支架均不得支撑在压缩机厂房的钢结构上。
第2.1.4条 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的配置,应使管道的机械振动固有频率、压缩机的振动频率、气体管道的音响频率不相互重合,必要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 管道与压缩机管口之间采用柔性接头连接; 二、 增设的脉冲减衰器或孔板。 第2.1.5条 在有振动的管道上的弯距大的部位,不应设置分支管。 第2.1.6条 在易产生振动的管道的转弯处,应采取弯曲半径不小于1.5DN的弯头连接。 第2.1.7条 由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上引出的分支管的连接宜顺介质流向斜接。 第2.1.8条 由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上接出的支管DN≤40时,不论支管有无阀门,其根部均应采取补强措施。 第2.1.9条 压缩机的吸入、排出管道应尽量减少改变管道的走向。 第2.1.10条 压缩机最后一级的出口管道上应安装止回阀(按PID要求)。此阀应能适应气体脉冲等性能,如活塞式(升降式)止回阀。 止回阀一般安装在压缩机出口及冷凝器之间(按PID要求)。当冷凝器的安装位置高于压缩机出口时,止回阀应尽量靠近冷凝器安装,并坡向冷凝器,坡度按PID要求。 第2.1.11条 高中压或高温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的布置必须进行应力分析,配管时管道布置若有变动,必须进行应力核算。 第2.1.12条 压缩机各段间设有冷凝器和分离罐时,冷凝器和分离罐之间的配管应坡向分离罐。 第2.1.13条 排向大气的放空管道,对排放无毒、无燃爆性的气体(如空气、氮气),其排放口应高出邻近平台或屋檐2m;对允许排放有毒或可燃爆性气体,排放口的高度应高出以排放口为中心8m半径范围内的最高的平台或屋檐3m。放空时的噪音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2.1.14条 压缩机吸入管道如需进行酸洗或机械清洗或钝化处理时,管段图上应按PID要求标明需要处理的管段。 第2.1.15条 不应为了安装阀门而改变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的最短布置路线。 第2.1.16条 按PID要求需装设临时过滤器的管道,应设置一段可拆卸的短管。 第2.1.17条 管道上的阀门及仪表应尽量靠近操作平台布置,如图2.1.3-2中的注2所示。 第2.1.18条 空气压缩机的吸气口应设在室外无污染(含热污染)的区域,并位于全年风向最小频率的下风侧。吸气管口应距地面有一定高度(如图2.1.18所示),端口宜设网罩以防止尘土及杂物吸迸管道内。吸气管的总长度不宜超过25m。
图2.1.18 空气压缩机吸入空气过滤器/消音器及吸入管布置图
第2.1.19条 保温及防烫保温的压缩机工艺管道采用抑振管托及滑动管托时,其管托所处的管段不应保温。 第2.1.20条 蒸汽及电伴热的压缩机工艺管道采用抑振管托及滑动管托时。托所处的管段如何处理,宜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二节 辅助管道布置
第2.2.1条 压缩机各段冷却器的上下水管道及置换用的氮气管道的布置,不应妨碍操作、检修场地和检修通道的畅通。 上下水管道及氮气管道上的阀门应设在方便操作的部位。 第2.2.2条 压缩机各段冷却器按PID要求:无压回水时,回水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位于方便观察回水情况的地方。 有压回水时,回水管道上的视镜应布置在方便观察的部位。 第2.2.3条 对大中型空气压缩机站在无压回水的情况下,若自备循环水系统,在其进水总管上应按PID要求设置过滤器。
第三节 管道间距
第2.3.1条 管道布置的间距,当采用普通型管托时,按《管道间距规定》;当采用抑制型管托时,按本规定的表2.3.1确定。 表2.3.1所列的管道间距,当支管为45°接出时,有可能与其相邻的管道相碰,如图2.3.1所示,此时应适当加大管道间距。
图2.3.1 支管DN400与另一根总管DN400相碰
表2.3.1 采用抑振管托的管道间距(Lp)mm 900 750 60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80 50 40 25 20 DN 1120 1045 970 920 895 870 840 840 815 790 765 740 715 690 690 690 290 900 970 895 840 815 790 765 765 740 715 690 665 640 615 615 615 615 750 815 765 740 715 690 690 665 640 615 590 565 535 535 535 535 600 715 690 665 640 640 615 590 565 535 510 485 485 485 485 500 665 640 615 615 590 565 535 510 485 460 460 460 460 450 615 590 590 565 535 510 485 460 435 435 435 435 400 565 565 535 510 485 460 435 410 410 410 410 350 LP 535 510 510 485 460 410 410 385 385 385 300
510 485 460 435 410 385 385 385 360 250 460 435 410 385 360 360 360 360 200 410 385 360 335 335 335 335 150 360 335 310 310 310 310 100 285 285 285 260 260 80 260 260 260 260 50 260 260 235 40 235 235 25 235 20 注:1. 本表的管道间距(Lp),系按压紧式抑振管托相邻的两个固定螺栓最小间距(L1)为130mm时确定的。 2. 本表的管道间距(Lp),不仅适用于采用压紧式抑振管托的管道布置,也适用于其它有关振动管道的布置间距要求。 3. 有振动的管道,通常敷设在混凝土管架上。 4. 压紧式抑振管托型号及长度见图3.2.1。
第三章 管道支架 管道支架的布置
第3.1.1条 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排出管道上的管墩或管架,必须与压缩机基础和建构筑物基础脱开,并不得在楼板或平合上生根。应设计成独立的管墩或支架。如图3.1.1所示。 第3.1.2条 管墩和管架的高度应尽可能低些。 第3.1.3条 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道上相邻管架的距离应不相等,其差值至少为80mm,一般取150mm。 第3.1.4条 在所有管道拐弯、分支以及标高有变化处,其附近需设抑振管架,管架间允许的最大距离(L)可由表3.1.4查出。
图3.1.1 往复式压缩机工艺管道布置空视研究图 第3.1.5条 在管道所有集中荷载处,如切断阀、安全阀、法兰盖、法兰等附近,需设置抑振管架。 第3.1.6条 在直管段上,抑振管架间允许的最大距离(L)可由表3.1.6-1查出;抑振管架与滑动管架间允许的最大距离(L)可由表3.1.6-2查出。 第3.1.7条 对需要考虑热应力的管道,其管架位置需统筹考虑,并需经热应力分析工程师的确认。
管道拐弯或分支处附近设置压紧式抑振管架时,管架间距的最大距离 表3.1.4 管 子 规 格 管架间的最大距离(L),mm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2750 3050 DN 最大表号 设计周有振动频率(fn),周/秒
第二节 管道托架的选型及图例符号
第3.2.1条 为了抑制往复式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道的振动,应采用压紧式抑振管托。如图3.2.1所示。 经分析确认不会产生振动的管段不必采用抑振型管托,用普通型管托即可。 第3.2.2条 滑动管托应设置在两个抑振管托之间,即每个滑动管托两侧应为抑振管托。滑动管托如图3.2.2所示。 第3.3.3条 本规定中的抑振管托及滑动管托均系特殊的托架,在管道布置图中应用以下图例、符号。 一、 在管道平面布置图上
抑振管托 (黑三角为等边三角形)滑动管托
二、 在管段图上
管子规格
抑振管托 滑动管托
DN 20 25 40 50 80 A 130 135 155 160 195
图3.2.1-1 HD1型压紧式抑振管托型号及长度
DN 100 150 200 250 A 315 365 415 455
图3.2.1-2 HD2型压紧式抑振管托型号及长度
DN 300 350 400 450 A 480 510 560 610
图3.2.1-3 HD3型压紧式抑振管托型号及长度
DN 500 600 750 900 A 660 765 915 1070
图3.2.1-4 HD4型压紧式抑振管托型号及长度
注:HD1、2、3、4型管托的使用温度范围-20~+350℃。
代号 管道或减衰器 尺寸mm 公称直径DN A B C D E SASW1 50~100 160 165 115 180 45 SASW2 150~200 160 205 135 210 50 SASW3 250~350 160 295 200 275 55 SASW4 400~500 235 330 215 295 60 SASW5 600~800 235 385 245 370 65 SASW6 850~1150 235 445 270 395 65 SASW7 1200~1500 235 495 295 420 65
图3.2.2 可调弹簧楔形管托(导向型)代号及尺寸 附录 管架位置确定实例
往复式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道上管道支架的具体位置可按下图(管架位置确定实例图)中所示的三个步骤确定。 第一步 (一)从机械设备专业取得机械设备设计固有振动濒率(例题为140周/秒)。 (二)由表2.3.1(采用抑振管托的管道间距)确定管道布置间距(Lp)。如图中DN80与DN150、DN150与DN200的管道间距由表2.3.1中查得分别为360、435mm。 (三)在管道所有拐弯或分支以及标高有变化处附近设置管架。 (四)在集中荷载处,如切断阀、安全阀、法兰盖及法兰等附近设置管架。 (五)在可能的条件下,相邻管架应成行排列,并尽量将相邻管架设置在同一管墩上。 第二步 (六)按表3.1.4(管道拐弯和分支处附近设置压紧式抑振管架时,管架间的最大距离)确定管道拐弯和分支处附近的管架位置。 以设计固有振动频率(fn)大于并接近于140周/秒,由表3.1.4中查得不同管径所对应的管架的最大距离。如例题DN80、DN150、200管道拐弯或分支处附近,抑振管架间的最大距离(L)、由表3.1.4查得: DN fn L 80 202 600 150 177 900 200 239 900 (七)将管架尽量布置在靠近总管的位置。 (八)管架间的距离按直线距离计算 第三步 (九)确定直管段的管架距离时,应按最小的管径考虑。首先确定最小管径的管架间的距离。 (十)由表3.1.6-1(压紧式抑振管架间的最大距离)及表3.1.6-2(压紧式抑振管架与滑动管架间的最大距离)查出直管段上的管架间的最大距离,以确定抑振管架和滑动管架的位置。 在图中,首先对DN80支管的直管段(两个直管段长度分别为2750、3520mm)进行确定。以设计固有振动频率(fn)大于并接近于140周/秒、由表3.1.6-1查得DN80直管段上的抑振管架间的最大距离(L)为1800mm。 DN fn L 80 144 1800 因此,3520=1800+1720(1800、1720均小于1800,满足要求)。 对两头为抑振管架、中间为一个滑动管架的直管段(2750mm),同样,以fn大于并接近于140周/秒,由表3.1.6-2查得DN80直管段上的抑振管架与滑动管架间的最大距离(L)为1500mm。 DN fn L 80 144 1500 因此,2750=1450+1800(1450、1300均小于1500,满足要求)。 (十一)对图中DN150支管,2750,2750及3520mm直管段上管架的设置位置,其确定方法与DN80支管相同。 对2730mm的直管段,全设置抑振管架,由表3.1.6-1查得DN150直管段上的抑振管架间的最大距离(L)为2400mm。 DN fn L 150 143 2400 因此,2730=1220+1510(1220、1510均小于2400,满足要求)。 对2750mm的直管段,两端为抑振管架,中间为一个滑动管架。由表3.1.6-2查得DN150直管段上的抑振管架与滑动管架的最大距离(L)为2100mm。 DN fn L 150 143 2100 所以,2750=1300+1450(1300、1450均小于2100,满足要求)。此滑动管架的管墩自相邻的DN80的管墩延伸即可。 对3520mm的直管段,中间加一个滑动管架,将其相邻DN80的管墩延伸过来,以满足抑振管架与滑动管架的距离要求。 即,3520=1800+1720(1800、1720均小于2100,满足要求)。 (十二)DN200支管 对6660(3910+2750)及3520mm的直管段上的管架位置,其确定方法同上述。 由表3.1.6-1查得DN200的抑振管架间的最大距离(L)为2750mm。 DN fn L 200 168 2750 对2750mm的直管段,将柱中心线上及左边相邻的DN80、150的管墩延伸以设置DN200管道的抑振管架。这样,DN200管道上的两个抑振管架之间的距离为2750、满足要求。 对3910、3520mm的直管段,中间设置滑动管架。由表3.1.6-2查得抑振管架与滑动管架间的最大距离为2400mm。 DN fn L 80 147 2400 将相邻的DN150的管墩延伸过来,以设置DN200的滑动管架。 即,3910=2400+1510 3520=1800+1720 (2400、1510、1800、1720等于或小于2400,可满足要求)。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管架位置确定实例图 注: (1)若拐弯和分支处附近管架的距离大于表3.1.4中所指出的最大值,需得到振动解析工程师的确认。 (2)见第3.1.1条。 (3)压紧式抑振管托的型号及长度见图8.2.1。 (4)滑动管托(可调弹簧楔形管托)的代号及尺寸见图3.2.2。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