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国家科学基金申请的中标率 如何选好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使它更具有好的竞争力,对于一份申请书是极为重要的. 项目的“重要意义”,是指对科学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有潜在重要的新技术、新材料前景;也包括在未来获得的科研成果对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多重意义重要性的重大基础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中标率也只有20%左右,为了提高申请基金的中标率,除应做好选题和做好申请书的书面表达之外,在选题和书面表达之前做好充发准备也是必须的。这些准备工作包括:1.选题的酝酿,2.研究思路的酝酿二个方面的准备。 在选题的酝酿方面,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及时总结,找出自己现有工作中的新苗头,发现的新学术问题或通过文献调研结合自己的工作基础,寻找适合自己研究的新工作内容。通过工作总结或文献调研要注意做到从一般性工作中提炼学术问题,从文献中及工作中发现新的创新思路,争取使自己的学术思路提高一步,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基金申请中的获准率,
在填报中申请书的酝酿方面,注意在选定课题之后,填报申请书之前,应考虑一下关于这个课题别人是怎样开展工作的,我再做此工作应从何处着手,以体现自己的工作特色。选定大体工作思路后,应进一步考虑,我这样去研究可能遇到那些重要学术、技术问题,对这些学术、技术问题,我准备如何去解决或如何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为最终认识或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条件。有了上述两个方面的酝酿之后,应当基本可以做到深思熟虑,思路成熟,这样再填报基金申请书,对各栏目填写的内容应该可以胸有成竹了。 申请人的申请资格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中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均可申请。按新规定在职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也可申请面上项目,中级技术职称、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也没有博士学位的申请者,要有两名高级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没有推荐意见,则属于手续不全。 在职博士生的申请者需导师的推荐信。
为了使申请者撰写好申请书,下面按2006新版申请书的申请提交逐项介绍涉及到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应该注意的事宜,供基金申请者和基金管理人员参考。
申请基金选题的来源不外乎是从自己工作积累中产生或从文献调研中产生。从自己工作积累中产生申请课题时要注意从自己工作的众多方面和众多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具有学术内容(含新技术内容)的问题来酝酿成申报基金的研究课题。这样通过提炼的课题才具有自己的创新性。而不要将现有手头工作集合起来,不加深化、不加提炼地“打包成基金课题来申请基金,这样的效果往往是重点不突出,学术问题不突出、创新之处不突出,而影响基金申请的中标率,若申请基金的课题来源于文献调研、文献追踪,则应注意对文献工作应有自己的改进性想法或将文献上的新方法用于自己现有的工作,从而发展出新的具有某种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这样来申请基金自己可以提高自己申请书的竞争力。不希望用完全追踪文献、完全重复文献或专利工作的思路来申报基金项目,这种课题即使再“新”,也是“重复”,也不具创新性,因此就不具备在基金评审过程中的竞争力。
美国公民中申请基金:亚洲人(主要是华人)成功率低于白人 NIH 亚洲人23.6%,白人30.2%!原因:语言表达不行! 一份好的申请书必须是文字流畅、结构合理、语法正确、容易被同行专家理解和读得懂的申请书
(1)项目名称要确切、醒目,主题明了 目前,科学基金申请项目中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大题目下做小课题,使人很难从项目名称判断申请人究竟要做什么,这样命题就显得不十分理想。如果让别人一看题目不能明了你干哪方面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什么,用什么研究方法,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在同行评议中就等于你下了一个“先手棋”。应充分发挥项目名称的作用,没有必要在题目中加上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等修饰字样,因为基金会本来就是支持基础研究的。如果申请的研究内容基础性不强,题目上多了“基础”两个字也无济于事。 (2)报送学科要准确,勿将学科代码当指南
学科代码是为计算机管理服务的,学科代码不等于学科指南。代码1表示投送学科,代码2表示相关学科,并不像考大学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由于交叉学科的项目逐渐增多,准确填写相关学科代码,会便于基金管理人同为申请项目寻找合适的相关学科同行评议专家。对属于本学科的项目,即使你把代码填错了,学科也会按照申请内容遴选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但对于相关学科,如不属本学科范畴,就要到别的学部或学科去打同行评议专家,代码错了,找到的专家就可能不合适。如果投送学科完全错了,就相当于考大学时报错了志愿,也许会白白错失一次申请机会。
从代码本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申请书内容的代码,而较少考虑所选代码对应的评审专家群,从这个意义上说所填的学科代码已经就决定了你的申请书投的是那些方面的专家。且有些专家所填的学科代码往往还与申请项目内容对应的学科不一致(只是字面上一致)。希望申请人在写申请前一定要先阅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再考虑怎样写申请。如果你的申请内容涉及多个学科,你就要比较各相关学科的项目指南,看一看你的研究重点与哪个学科更接近,
摘要栏主要撰写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限400字) 项目摘要是基金委工作人员和同行评议者阅读的第一重 要信息,必须写得简明、清楚(clearly and concisely),内容包 括科学问题、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项目主任往往用项目摘要作为选择同行评议专家的依据。 将来面上项目批准项目的摘要会在基金会的网上公示,可以让其他人在网上了解已批准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意义。应避免写得空洞,无法让别人了解已获准基金项目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而失去摘要的意义。要认真把这一栏写好,尽可能明了一些,让别人可以看明白申请项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准备解决什么关键性的科学问题等等。
报告正文部分 1.项目的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中的前3部分是撰写基金申请书最关键的3个部分。这3个部分写好了,其他各部分就相当于锦上添花。立项依据应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作为基础研究须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1)既要介绍国外动态,更要介绍国内研究情况 中国人写论文时喜欢引用外国人的工作,而不注意引用国内同行的工作,基金申请书也有类似的问题。这样,评议人会认为申请人对国内研究情况不了解,就可能会以“不了解国内情况”为由,不同意资助该项目。
对于“立论依据”栏目的填写,主要应填写如下内容:a.本项研究的重要性及工作背景简介(学术背景、技术背景、应用背景等),b.本项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学术问题、争论点及研究趋势,c.本人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工作基础、工作苗头、选择本课题的思路,d.本课题的成果前景等四个方面。当然根据自己申请课题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填报“立论依据”时,可以根据上述四个方面有所增减,但上述内容的a、b两项应是必须填写的内容,“立论依据”的填报内容,主要是说明所选课题的重要性及体现申请者本人对相关文献、工作背景分析等工作调研的能力和对本课题的深思熟虑的程度。显然,在“立论依据”栏把上述4方面的有关情况讲得越透彻,分析问题越深入,越能体现所选课的重要性和申请者个人的研究能力。
(2)国内情况应包括申请者自己的研究工作 不少申请人往往只介绍他人的工作,而不介绍自己的工作。可能有的申请人认为在研究基础中会介绍,立项依据中就不介绍了。这样就显得立项依据不太全面、充分。申请者必须在这里简单介绍自己已有的工作基础,以使评议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申请人。 (3)必须阐明申请人要从事本项研究的理由 有些申请只谈有本项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动态,但没有介绍申请者本人为什么要从事本项研究,似乎申请是给别人写的,而不是给自己写的。应该清晰地介绍究竟您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了什么,别人的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或者你对哪个科学问题有什么特殊想法等等。否则,评审人难以判断申请人自己的具体想法,这样的申请绝对属于没有到位。
(4)不要随意使用填补空白、国际先进等词用在申请书上会引起评审专家的看法,而且这也不是立项依据,填补国内外空白不是特色与创新 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国家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实力依然不足,虽不能说还是一张白纸,但没有画过的地方还很多,靠填补空白是画不出美丽的图画的。目前,基础研究可以有所为的,首先应该关注国民经济中急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国内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有可能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的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等两个方面。填补空白属于新闻宣传语言,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是正文的重点阐述部分,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研究目标应是解决科学问题和学术性问题 作为基金项目不是简单地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解决一个非学术性的目标,而是要研究和解决具体事件中的科学问题或学术性问题。以材料为例,很多申请的目标只是研究一种最佳工艺或者使某种材料达到什么具体性能,这类项目属于开发性研究,没有提出任何科学问题或学术性问题,不符合基础研究的要求。 另外,探索规律本应该属于基础研究,但在目前经费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泛泛地探索什么规律,而不能很好地论证要了解某个规律的意义,那就缺乏竞争力,难以得到支持。
(2)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 目前的面上基金项目的强度不算很高,一个基金面上项目只要求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希望取后的研究结果要有力度,不要泛泛的,什么都做。过去曾有评委指出,有的申请内容什么都做,好像把教科书的目绿全列上了,这种申请多半出自高校老师之手。为了把研究内容叙述得清楚些,可以在每一个研究内容下把细节描述得清楚一点,列出关键的细目。以免因“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而招“枪毙”。 另外,很多申表分不清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关系,把研究方法作研究内容,评审人会认为申请人思路不清,这样的申请项目是很不理想的。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要清楚 不少项目申请中没有填写此项,评议人就很难知道申请人是否了解项目涉及研究的难点,以至难以判断申请人完成本项目的可能性。如果早请中难点写得不清楚或者根本不对,评议人也会认为申请人缺乏能力完成本项目。所以,此项目必须写,而且力求写得准确。针对提出的难点,合理设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申请项目就有较大的把握得以完成。
对于“研究方案”的填写,主要应填写:在“研究内容”栏目所列出的工作思路下,具体开展研究工作的方案,解决具体学术难题的方案等内容。如,具体的合成路线,如何获取数据及如何分析数据等。“研究方案”栏目的书写是体现本课题的工作思路是否可行,工作有否创新的文字材料。在“研究方案”栏目填报的内容,应是“研究内容”栏目所填内容的细化和具体化,而不是上述内容再填写一遍。 在填写“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时,有关自己的学术思路,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何解决可能遇到的学术、技术难题等内容,应当尽可能地讲出来,以便评审人能基本了解你的工作思路,从而便于判断你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但评审人在评审你的项目时不必要完全精确掌握你的工作思路,诀窍之处可有所保留。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这部分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说明。过去的申请书只留半页,很多申请没有把具体的研究方案及思路表达清楚。 (1)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要具体、清晰 多数申请这部分写得比较含糊,每一步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表述不很清楚。能逐项写清是非常必要的。过去,我们曾见过一份申请书,这部分写得相当清楚。用什么方法,对别人的方法进行什么样的修改,并提供了同行完全可以照样操作的试验步骤。通信评议结果是3个特优、2个优,学科评审组一致赞成资助。
(3)要从学术角度提出可行性分析 很多申请在可行性分析一节上仅仅简单地介绍人力、物力情况如何,比如:研究组有几名教授、几名副教授,有多少博士、博士后,有各种先进的工作条件,单位有国家重实验室等等。但更应该从学术角度对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突出申请人学术思路方面的好想法,阐明你的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能否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研究队伍、研究条件和学术思想方面的综合优势才是基金项目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1)避免把“创新”扩大化 近些年,创新的概念被炒作得十分厉害。至于创新一词的意思,据《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第一个意思是创立或创造新的;第二个意思是首先。但英文的解释有很多,现在很多人把innovation解释为创新,事实上是把创新扩大化了。有人在解释知识创新时用了knowledge innovation一词,事实上这里的innovation更接近于renew(更新)的概念,我们认为真正理解创新用英文bring forth new ideas较为合适,即必须有new ideas,否则,只能是革新或者更新。如果申请基金要提创新,可能难较大。
(2)要提出申请人的研究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 是指申请人要开展的研究项目的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而不是泛指一个新领域的特色,新研究领域的特色可能是申请人的,也可能不是申请人的,而是学科发展固有的。因此,申请人必须阐明自己特有的研究特色。与可行性分析一样,研究条件的特色并不能完全表明申请人的研究特色和学术思想新疑性。同样有了好的研究条件,有的人可以做出很漂亮的研究工作,但有的人只是把它当摆设。另外,市场经济或大或小地冲击着基础研究,只要你的学术思想有一点新颖性,或者把其他领域的好思想借鉴到你的研究课题里,就可以增添申请项目的竞争力。
(3)不要泛泛地谈学科交叉 学科交叉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基金会鼓励学科交叉,但不等于说你的申请项目属多学科交叉就算有特色、有创新,就应该给予资助。我们曾经讨论过学科交叉的概念,大家一致认为:“学科交叉必须对相关学科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如果你的申请项目属于学科交叉项目,必须阐明交叉点在哪儿?泛泛地说本项目是多学科交叉,但没有创新、特色,那也不会因此而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
(1)研究计划要尽量具体一点 便于评审专家了解申请人安排的研究进度是否合理,尽可能详细撰写。过去,曾有人表述年度研究计划仅仅用了3句话:第一年继续进行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总结并写出研究报告。这不是编出来的,真有这样的事。研究过程中不断调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申请书已经上报,还要花一年时间专门作文献调研,难以理解,也许时间多了点,基金会不可能把项目经费的40%(第一年拨款比例)让你仅仅去作文献调研。
(2)预期进展可给出一个大致的设想 由于基础研究不同于攻关项目,研究进度是可以根据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修改的。通常,真正能出大成果的项目,可能会不断打破原计划,表明你在研究中有新的发现。 (3)预期研究结果 面上项目总结报告中包含的成果类型有十几类,但真正能够衡量基金项目完成情况的只有几种。理论成果可以包的知学术论文、科技奖励(特别是自然科学奖)和人才培养等等。应用成果应以经济、社会效益衡量,但由于基金投入有限,大多数属于间接成果。
(3)预期研究结果 理论成果可以包的知学术论文、科技奖励(特别是自然科学奖)和人才培养等等。应用成果应以经济、社会效益衡量. ①预期研究结果要与研究目标相吻合 不少申请的预期研究结果仅两行字,比如:完成本项研究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申请专利若干项,但发表哪方面的论文,申请什么样的专利交代不够清楚,有时与研究目标的关系也不很明确。 ②预期研究结果要有力度,有数量,更重质量 强调论文水平及其影响,这样的理论成果才能真正反映科学基金支持的作用。我们不鼓励文章一大堆,但工作不深入,基金完成后没有一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
③正确理解专利的地位 有人问专利是不是成果?当然,你的基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了,申请了若干项专利,基金会还是给予承认的,但不能把专利作为基金的主要研究结果。我们的观点,专利只是一种知识产权保护方法,难以判断基金项目的研究水平,可以作为结题时的辅助结果,申请时不必过分强调。 ④拟培养的研究生 科学基金有培养人才的任务,但培养多少研究生,往往与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经费多少有关,而研究生的水平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如何表述,也尚待研究。仅仅用“拟培养研究生若干名”,似乎意义并不大。
正文第二部分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 工作基础指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应该是申请人及其合作者的,而不是所在单位、研究集体或者导师的工作和成绩。过去曾发现有些申请人把导师从事过的工作说成自己的工作;有人刚到一个新单位,就把该单位过去的工作成绩作为自己的工作积累。这些做法很不妥当。对于刚毕业的研究生,作为基金会和评审专家不会强求他们在新的研究领域有很多积累,但必须详尽地介绍他们自己过去的工作,让评审专家能够判断他们的研究能力。
2.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以及利用国这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到目前为止,基金会面上项目主要资助研究活动的经费,原则上不提供购置设备的费用,目前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不可能承担那些大设备的费用。如果有人想利用基金的经费来购置大额的仪器设备,申请项目就会因研究条件不具备而被否决,但若添置一些小型设备或者改装仪器还是可以的。
正文第三部分 经费预算 由于基金主是资助项目研究活动的经费,而不是用于研制和购买仪器设备的,原则上,用少量经费购置小型仪器,改造设备和改装实验室还是可以的。购置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等,必须逐项说明
项目资助经费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用于项目研究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具体包括从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的资助、从项目依托单位获得的资助和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助。 支出预算包括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具体如下: (一)研究经费是指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包括: 1.科研业务费:测试、计算、分析费,动力、能源费,差旅费,调研和学术会议费,资料、论文版面费和印刷费,文献检索、入网等信息通讯费,学术刊物订阅费。 2.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物、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 3.仪器设备费: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运输、安装费和修理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购置费和加工费。 4.实验室改装费:为改善资助项目研究的实验条件,对实验室进行改装所开支的费用。不得用于实验室扩建、土建、房屋维修等费用的开支。 5.协作费:外单位协作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研究试验工作的费用。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是指用于与资助项目研究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包括项目组人员出访及外国专家来访的部分费用,所需外汇额度由项目依托单位自行解决。其中: 1.面上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15%; 2.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10%。 (三)劳务费是指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的劳务费用。 1. 面上项目劳务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15%; 2.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及各类专项的劳务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10%。 (四)管理费是指项目依托单位为组织和支持项目研究而支出的费用,包括项目执行中公用仪器设备、房屋占用费等。管理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5%,协作单位不得重复提取。
|
|